所以目前邦外里都正在展开小堆研发职业

2025-04-04 08:51:40 雷火电竞官方版 浏览次数 1

  宋丹戎,“玲龙一号”总设计师、中核集团及核动力院模块化小型堆科研专项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总师,长期主持和从事反应堆低浓化、核能海水淡化堆、医用同位素堆、模块化多用途小型堆等的技术研究工作。

  记者:小型核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堆)是指电功率30万千瓦以下的核反应堆。在大型核电站发电功率已经可以达到百万千瓦级的当下,为什么要把反应堆做小?

  宋丹戎:我们研发小堆并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而是因为存在迫切的实际需求。

  从历史上看,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国外一些大型核电站核事故的发生,国际原子能机构就开始倡导发展安全、可靠、经济上可行和抗核扩散的中小型反应堆。此外,近年来,随着核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大型核电机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核能广泛应用的需求,因此目前国内外都在开展小堆研发工作。

  记者:由“大”变“小”的过程是否只是把大型反应堆(以下简称大堆)的各个组件缩小?

  宋丹戎:整个过程绝不是简单地将大型核电小型化。对于核电站来说,最关键的组件就是反应堆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传统大堆的组件一般采用分散式的分布方式,但是“玲龙一号”则把关键组件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体化、模块化的反应堆模块,这也是“玲龙一号”最突出的创新点。

  宋丹戎:是的,一体化、模块化的设计不仅使反应堆更紧凑、占地面积更小,而且还取消了传统大堆中的主管道,从设计上就消除了主管道断裂造成冷却剂丧失事故的可能性,使反应堆更安全。

  宋丹戎:安全是核电行业的“生命线”,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为了提升安全性,“玲龙一号”还采用了完全非能动的安全系统。当事故发生时,即使丧失厂外电和应急电源,反应堆也可以通过重力和自然循环等非能动方式,将堆芯热量导出,实现长期冷却,一改以往依赖水、电等外力来保障安全的传统方式。

  宋丹戎:“玲龙一号”的安全性处于三代核电先进水平。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邀请不同机构的专业人士反复对它进行安全实验。安全分析结果表明,“玲龙一号”的堆芯损坏频率(CDF)为10E-7量级。相当于一千个“玲龙一号”同时运行一万年,才有较大可能发生一次堆芯损坏。

  2016年,“玲龙一号”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全审查的小型模块化压水反应堆。这意味着中国模块式小型堆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也从第三方角度验证了“玲龙一号”的安全性。

  宋丹戎:由于大堆的一次性投资成本很高,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解决建设的一次性融资问题,再加上受地质、气象、冷却水源、运输、电网容量等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对中小堆发电有现实需求。

  目前,中东、东南亚的多个发展中国家对小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前世界核电装机容量的增长极在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它们也是未来国际核电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市场。我相信“玲龙一号”将成为中国核电的一张新名片,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贡献中国力量。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环保路8号邮箱:/span>

  邮政编码:350003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 网站TXT地图
  • 网站HTML地图
  • 网站XML地图